做“身无长物”的人
2021-01-22 16:41 来源: 洛阳市纪委监委网站

《世说新语》中的一篇引出了“身无长物”一词。文章大意为:在东晋时期,一个叫王恭的人从会稽(今浙江绍兴)回家,带回了一张精美的竹席。他的朋友王忱去看望他,见竹席舒适美观十分喜爱,便对王恭说:“你从盛产竹子的地方回来,这样的好席子一定带了不少吧,能不能送我一张呢?”王恭笑笑送给了他。之后,王恭因仅有的凉席已经送人,吃饭、读书只好坐在草垫子上。王忱知道后感到抱歉,对王恭说:“我以为你有好几张席子才找你要的,没想到你只有一张。”王恭说:“看来你还不怎么了解我,我平生没有多余之物。”王恭的简朴可见一斑,我们也应向先辈学习,做一个“身无长物”的人。

“身无长物”是一种抵制诱惑的态度。倘若单以字面含义将它理解为贫穷,那就有些浅薄了。王恭是地位不高不能作风豪奢吗?不是,他身为光禄大夫王蕴的儿子、晋孝武帝定皇后的兄长,家世是极出众的。那他是权力不大无处敛财吗?也不是,他曾任中书令兼太子詹事,也曾统领北府兵,不可说是权力不大。他抵御了钱财、享乐的侵蚀,以仁爱治政,维持了简朴的本性,这才是我们应当学习的“身无长物”的内涵。

“身无长物”是一种勤俭简约的作风。若是理解为扣扣索索、一毛不拔,却有些过了。它并非是禁止我们进行消费,而是要有度消费,东西不需要多,够用就行了。以自身需求为出发点,不陷入消费主义的漩涡,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每一样购置的物品都能发挥最大效用。将这一作风长久的发扬下去,我们就离“驰而不息,风气可变”这一目标又近了一大步。

在年节来临之际,我们纪检人,特别是党员干部们,应该以“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的态度要求自己。一方面厉行勤俭节约,在外饮食不浪费、尽量绿色出行;另一方面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类诱惑,勿以恶小而为之,让廉政风气深入民心。正是钟鼓馔玉不足贵,身无长物当思为。(高新区纪工委 秦星璇)


责任编辑: 洛阳市纪委监察委管理员
  • Copyright@2008-2013 中共洛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洛阳市监察委员会版权所有
  • 豫ICP备05009955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8号
  •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