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一大早还未起床,手机便铃铃做响,接通后是小川的声音。
“姐,下周三来家里喝腊八粥吧,妈知道你忙,一定抽出时间来呀。”
小川四十多岁的人了,说话还是快言快语,没等我接话,他便挂了手机。
老公见我喊小川,便问是张姨的儿子吧。还夸我,行呀,群众工作挺扎实,不当片儿警二十多年了,辖区群众居然还记得你。
时间过得可真快,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腊八节了,此时每人都要喝腊八粥,大寒时节,喝腊八粥是最应时的。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吃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这是对美好生活的一份期待,对光明未来的一份希冀。
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从警校毕业的我分到一个城中村派出所当片儿警。那时的片儿警就是现在的社区民警,不过, 工作职责要多得多,什么户口管理、纠纷调解,什么案件侦办、抓捕逃犯,啥都得管,哪怕那时我才十九岁,还是个黄毛丫头,可只要穿上了警服,戴上了警帽,夹上了户口底册,到了辖区就是一名管片儿民警了。
“杨警官,我们楼里有人赌博,你得管管!”
“杨警官,我刚才被人打伤了,你赶紧来。”
那些年还没有110,老百姓有事了就打派出所电话或者到辖区找片儿警,刚开始我挺自豪,可没多久就觉得力不从心,特别是辖区有所中学老有学生打群架,记笔录记得手疼,调解调得嘴发干,可还是处理不好,有的家长还讲:你比俺孩子大不了多少,咋能处理好? 我又生气又无奈。
年终核对户口可是件难事,两个大居委会,十几个家属院,几十栋楼和近百排平房,有的家还养着狗。那时没有辅警,都是自己一个人利用中午和晚上家中有人时去,腿都跑肿了,有时还被狗追着咬,然而最尴尬莫过于我上班才几个月,老百姓对我不熟悉,好点的门能敲开,配合我把户口本拿出来,态度不好的门都敲不开。还记得,有一天晚上也是腊八节,天气格外冷,飘着雪花,进了几户人家,都在喝着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腊八粥,我则又冷又饿,再加上个别人说话不好听,下楼后便抹起了眼泪。
小川的妈妈张姨出门倒垃圾看见了,把我拉到屋里,小川爸爸多年前生病去世了,张姨下岗在家,小川和姐姐都是中学生,家里非常简陋但很干净。张姨问明了情况,便说:“孩子,姨先给你盛碗腊八粥喝。"小川端过来后,我忍不住喝了一大口,真好喝,我不顾烫,一口气喝完了。张姨看我情绪好些,就问我:“孩子,这粥为啥恁好喝?"
“放的杂粮多呀,还有就是您会做。”
“不是姨会做,腊八粥不光样数多,还得熬的久!干公安,俺不太懂,可俺知道人得在事儿上熬、在过日子上熬,经得住熬才能成大气呀,大家伙儿下岗心里不好受,另外对你也不熟悉,以后你多到辖区来,多为咱们老百姓办些实事,都会支持你的。”
张姨是个下岗工人,却能这样劝我,我怔住了。晚上回到家第一次没有对父母发牢骚,此后慢慢也不觉得自己有多么委屈和辛苦了,甚至有次出警差点被人打,我也没有再像以往哭鼻子,"人须在事上磨“,我给自己打气要想当好警察就得学会坚持。就这样,到了第二年核对户口时,我已经和辖区群众打成了一片,没有人不认识我,没有我不认识的。腊八节那天,到了谁家,都要给我盛上一大碗腊八粥,肚子很撑,心却很暖。
张姨年后盘了个铺面,卖起了早餐,靠着她的见识和勤劳,小川和姐姐都上了大学,张姨也被区里评为下岗职工再创业明星。后来,我也离开派出所到了新的岗位,可是无论到了哪里,都始终牢记着张姨那番话,每年腊八节我都要到她家喝上一大碗腊八粥。如今的张姨也快八十岁了,可她时常资助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正想着,小川发来微信说:"姐,刚才电话里不便说,妈前段时间体检发现得了胃癌。”
“什么,她知道吗?”
“知道,妈心态特别好,她说辈子该经历的都经历过了,不后悔。"我听不下去了,泪水肆意纵横,我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这位可敬的老人。”
起床后,我去超市买了最好的杂粮,准备周三晚上做上一锅香甜的腊八粥给老人喝。人生是一种经历,又何尝不是一种煎熬,在酸甜苦辣中缔结一种信念,成就一份力量,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万家灯火里,喝完这碗腊八粥,就开始了迎接新一年到来的脚步。心地有暖天地宽,人间炎凉带笑看。三九天寒,一碗热粥,足以安慰岁月的苦寒;时光履过,一份关爱,足以冲淡生命的不易,不管是归来的还是远去的,不管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一定有美好的希望,让我们双手合十;一定有甘美的处所,让我们得以靠岸。这一份对未来的期待,伴随着腊八粥,弥漫在生命的所有时光里。
病痛的日子终会熬过,当作对这个腊八节的承诺。(驻公安局纪检监察组 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