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久远,我们不会忘记孟母三迁,说起岳飞,我们亦将精忠报国牢记于心。我们拥有几千年文明的中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也承载着优良的家风。国家是由一个个不同的小家组成的,社会风气也是由一个个不同的家风组成的。这些不同的家风在时间的沉淀中存优去劣,代代相传至今,形成了优良家风。 “家风”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晋,但其实际存在的时间肯定要远早于此,并且至今仍然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论是我们的小家还是我们的大家,能一直稳固发展下去得益于支撑它的魂——家风。
操与霜雪明,量与江海宽。
生活本不易,我们要把心里的空间留着记别人的好,以此来和生活中的重负相抵消,而不是对世界苦大仇深,让自己更加寸步难行。“人有小过,以量容之;人有大过,以礼责之。”这是程颢留下来的家训。二程在理学上的不朽成就,为河洛文化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并有家风著作《程子家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二程将圣人从不可高攀的圣坛诠释为一种人人可以达到的思想境界,对于当时乃至现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我们试着去换位思考就能理解,退一步宽容他人是何其重要。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的思想在中国已经继承了上千年,时至今日,宽容已经是中国许多家庭共有的一种优良家风。从社会角度而言,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和谐相处也基于中华民族强大的包容性,宽容与包容也是中国社会所有的一种优良风气。
位卑未敢忘忧国。
爱国应该是每一个人的本能,爱国情怀在长辈的叮咛之中,在家风的激励之下早已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爱国,是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爱国,是文天祥的“人仍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有国才有家。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对于来自世界上的恶意我们可以选择原谅,但决不能忘记那段血和泪的浸染过的屈辱历史。不管身份地位高低,不管我们身处哪里,不管我们是富或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守护每一寸疆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爱国情怀以家风作为重要的载体,在中国源远流长,继往开来。
从学校毕业以后步入社会,在和越来越多的人的接触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一个人的品行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更加感谢自己出生在一个有优良风气的家庭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心去感受优良家风、学习优良家风、实践优良家风。做一个一身正气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是国之骄傲。(汝阳县上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董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