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栾川县把以案促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夯基础、创模式、建机制,持续做深做细做实以案促改工作,推进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
一、夯实基础、严明责任
一是以制度明责任。制定《栾川县推进以案促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的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把以案促改工作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清单,明确以案促改工作的“栾川施工图”,对各项任务细化、量化,定人、定责、定时、定查。同时还制定《全县纪检监察系统集中开展以案促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在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上走在前做表率。二是以教育筑根基。省市以案促改专题会议召开以来,县委常委会上先后3次集中剖析原县委书记樊国玺等典型案例,每次均要求人人谈体会、写心得。组织县处级领导干部、乡镇党政负责同志等62人到洛阳监狱和市廉政教育展馆,开展警示教育。以本县查处的真实案例为素材制作廉政教育专题片在县纪委全会上播放,实现以“身边案”示警,以“案中人”肃纪。同时,还与县委党校相结合,将警示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党员干部培训课程,并要求各单位利用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廉政教育夜校等多种形式开展案件剖析,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根基。三是以问责促落实。组织县纪委常委会组成人员按照“标本兼治、以案促改”联系点制度规定,就所分包单位的以案促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各单位以案促改工作稳步推进。1-5月份,先后向7个案发单位下发了以案促改通知,组织开展专项督查8次,同时还对以案促改工作不力的两个单位党组织负责同志和县纪委派驻纪检组长进行了警示约谈。
二、创新模式,精准推进
一是大数据分析找规律。为使以案促改工作更加精准有效,该县对十八大以来查办的800余起案件分别从违纪人员身份、违反纪律类别、违纪手段特点等方面进行梳理归纳,形成数据分析表,通过进一步分析研判,寻找违纪案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下一步做好廉政风险防控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分类处置抓精准。根据各类案件发生的原因、特点、危害等,指导各单位有针对性制定以案促改工作方案,实现按图索骥,精准推进。如,重渡沟管委会下辖的9个行政村均有违纪案件发生,且受到党政纪处分的村三委班子占处分总人数的60%,据此将该单位的工作重点明确为加强对村组干部廉政风险点进行剖析倒查,健全村级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如,在审计、巡察中发现的科技扶贫领域存在的“微权腐败”现象,据此要求县扶贫办和科技局将工作重点明确为建立对重点岗位的监督机制和轮岗备案制度。三是创新载体除病根。探索开展案件警示“自问自答”活动,要求各单位围绕集中剖析的典型案件和单位实际,向干部职工开展以问思想、问学习、问执行为主题的“以案促改三问三答”活动。如,赤土店镇针对村组干部微权腐败问题,设定的问题为“你在工作中是否存在吃拿卡要,是否存在白条入账情况?”,通过自问自答真正使以案促改工作深入内心、震撼心灵。活动中,全县干部职工已填写“三问三答”问卷调查表154份。
三、构建机制,常态长效
一是建立预防督导机制。对现有制度进行系统全面审查、实时更新完善,针对全县在以案促改活动中查找出的151个廉政风险点,修订完善制度31项,新建制度2个,制定风险防控措施207项;加强对案发单位及有关单位以案促改开展情况的日常督导,建立工作动态及时上报和工作进展月报告制度,对好经验好做法,及时编发信息,交流推广。二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县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和县纪委执纪审查协作区职能作用,建立健全县纪委监委与信访、民政、财政、公安、检察、审计等相关单位之间信息共享、案情通报等机制,及时将代表性强的典型案例筛选上来,为全县以案促改的全覆盖、深融合创造条件。三是建立管理考评机制。活动中,栾川县总结提炼了“以案促改四步工作法”,即要求案发单位一律按照通报案情、剖析整改、完善制度、监督检查四个步骤,实行对表推进、到点验收工作推进机制;同时,还将以案促改工作列入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以案促改日常考核评价办法,推进以案促改工作常态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