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成为纪检监察队伍中的新兵,我们是战斗在最基层的力量,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在栾川县2021年新任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上,秋扒乡纪委书记刘彪坚定的说。
5月25日—26日,栾川县换届后新任纪检监察干部们汇聚一堂,集中“充电”,这场“注能”之旅虽时间短暂,但行程充实紧凑,既精心组织,在课程设置中引来“源头活水”,又活化形式,在学思践悟中达到“知行合一”,既有县纪委机关骨干力量“传经送宝”,又有各级纪检监察干部之间“交流切磋”,鲜活赋能让“打铁人”更“铁”,为全面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全县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我伴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起成长”
“我进入纪委4年时间,一直从事党风政风监督工作,从一名新兵变老兵,到今天走上讲台,我见证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地生根,我是拥护者,更是赞美者,正风肃纪就在身边……”在培训班上,县纪委监委党风室副主任罗鹏飞边授课边竖起大拇指。
八项规定精神从陌生到耳熟能详,从叫响口号到真刀真枪,从利用技术手段开展大数据监督到实践成果以党内条规形式固定下来,以铁的纪律抓车轮腐败、会所整治、办公用房清理等,一些“潜规则”被逐渐打破,从一桩桩典型案例来看,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地越来越严实深细,越来越贴近群众,越来越深入民心。
“八项规定类案件列入县纪委年底考核双向得分,这类案件的查处曝光将逢案必通报,形成强有力震慑……”罗鹏飞做了一个必胜的手势,又笑着说:“最最实际的,八项规定实施八年,促使党员干部养成了很好的习惯,应酬饭局,不再是党员干部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回家吃饭,也不再是‘千年等一回’的家人期盼。无压力、尽孝心、陪孩子、叙亲情,还是回家吃饭好!”
台下掌声阵阵。
“我看到越来越多人走进了纪委监委信访大厅”
信访人多,到底是不是好事?这个问题,县纪委监委信访办主任侯晓朝在培训课堂的黑板上打了一个问号。
“我是一名纪检监察队伍的老兵,坚守岗位13年,虽然从事信访工作时间不长,但看到越来越多群众愿意走进信访办大厅,反映了我们的纪检监察信访做的有‘温度’、有‘力度’,有‘态度’……”
为持续打造“开放式的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近距离联系群众收集问题线索,县纪委监委在做好“开门接访”的同时,由定点接访向“领导下访、乡镇约访、共做信访”方向延伸,集中优质力量下沉到基层,主动回应民生诉求、直接化解群众矛盾,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焦点问题,进一步提升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满意度。
“以前信访人少,且主要渠道是来信,匿名举报等,基本见不着人,现在不一样了,来信、来访、来电、网络‘四位一体’信访举报受理平台畅通,大门也敞开了,越来越多群众愿意让我们来解决问题,不仅收获了群众的信任,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越级上访,真正实现栾川‘无访’目标。”侯晓朝在课堂上做总结,“大家说,信访人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是好事?”
满场学员们也齐刷刷的在空中划了一个大大的对号。
“制度完善既是约束更是保护”
“纪检监察各项规章制度越来越完善,可操作性更强,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体现了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这是让我感触最深的……”在培训班课堂上,县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八室负责人丁郁洪在讲解办案业务基础知识时说。
2018年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进,丁郁洪从县检察院转隶到县纪委监委工作,经历全国上下整合反腐力量的大势所趋,经历“从转到融”的酸甜苦辣,自然也感受了纪检监察制度越发完善带来的好处。“通过优化审批流程、规范简易程序,破解普遍反映‘程序过于繁杂、履行手续耗时费力’的问题;‘物防+人防+技防’的办案安全风险防控模式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出台案件质量评查办法和评审标准,实施案件质量常态化评查等,都在通过‘制’的完善,强化高质量办案的硬约束,规矩虽然多了,但对办案人员的各种保护也多了……”丁郁洪在授课中,谈起了近年来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一些体会。
全场寂静,随即掌声四起。
紧张的“加油”、“充电”,让这一批纪检监察队伍的“新兵”们收获颇丰。“得其门而入,悟其道而出。”培训采取专题辅导与座谈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充分调动了每名学员主观能动性,短短2天时间,学员们进行了观点交锋,思想碰撞,对问题的思考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在交流中升华了理论思考,在讨论中加强了工作联系,推动了理论学习的提质增效。
走出培训班的大门,个个纪检监察干部们走的豪迈坚定。远处,碧空如洗,山峦如黛,好一派明朗美景正当时,好一个风正扬帆再起航。(栾川县纪委监委 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