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刚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向你们举报我们村落选的村主任。他在任的时候就有很多经济问题说不清楚,现在不当支书了却不上交村里的凭证档案,还在全镇的微信工作群里骂我,请纪委一定要严查这个人。”
在纪委工作也有两年时间了,落选干部对新任干部的信访是个老生常谈的难题,新干部举报老干部的情况却不多见。仔细听完这位村干部的举报,我的心里有了数。反映情况只是工作交接中的细节冲突,并没有更多具体的实质内容。我的判断是新任干部年轻气盛需要放低姿态,落选干部也要理顺情绪配合工作。
“这个信访件并无实质性问题,批转给镇纪委算了,用不着咱们再兴师动众耗费精力。”机关负责信访受理的同志对我说。
“不是这样的,你想,村主任原来就不是党员,现在也不当干部了,做他的工作走纪检的路子不行。他私存凭证的事情涉及公权力行为,还就得依靠监察委的介入和引导。抓早抓小也是监察体制改革后咱们的重要职责。”负责信访的同志听懂了我的意思,随即联系相关人员前往镇里“三资中心”查账,并未发现异常经济问题后,决定当面与落选村主任进行谈话。
“我的事儿你们纪委管不着。他不是去区里告我吗?我已经写好了举报信,明天就去省纪委告他,我非和他拼个鱼死网破,看这个愣头青还能蹦哒几天。”当负责信访的同志找到原村主任时,迎来的是满腹委屈和激烈情绪。
“我们听镇里介绍,知道你是一个正直爽快的明白人,也理解你遇到的困难和委屈,这次我们来的主要目的是听意见解难题。”好在我们的同志早有准备,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与他谈心。
听了这话,他的情绪稍有放松,打开了“话匣子”,开始向我们指责村支书当选后的目中无人和趾高气昂,诉说他落选后的失落和苦恼。听完倾诉,我们充分肯定他在任时的工作成绩,给他讲监察委的监督职责和工作要求,向他亮明我们的态度和承诺。他表示不再上访,要求新任村支书向他赔礼道歉。临走时他还充满狐疑地问:“你们真的要管这种麻烦事?”
不仅要管,还要管好,要管出来心服口服。我们决定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做现任村支书的工作,让他息诉罢访低调处理交接问题,主动与原村主任握手言和。第二步是教育引导落选村主任承认错误配合交接。在与两人分别谈心时,我们专门找到了本镇一位资深的老支部书记一同参加。我耐心地向落选村主任讲述历史上“三尺巷”和解邻里纠纷的故事,引导他放宽心胸大度包容。老支部书记用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引导新支部书记如何团结群众协调关系。
隔阂本身就是心与心的距离。经过我们做工作,剑拔弩张的态势很快得以逆转,这个村的两个信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新支书的心结打通了:“打断骨头连着筋,都是村上爷们,请领导放心,我知道咋办了。”回村后,他主动找老村主任沟通交心。老村主任不仅承认了骂人的错误,移交了档案,更对我们的同志表达了感谢:“原来我还以为你们管得宽,为这点小事儿乱事儿费尽周折,现在俺心里宽敞了亮堂了,以后我还要为村里做点事。”
这件事过去不久,我区举办了新任村干部培训班,我专门到班上讲了《推行阳光村务 实施和谐交接 提高治理效能》的课程,引导新上任的初出茅庐者学会与前任干部、竞争对手低低头握握手谈谈心,不计前嫌,不翻旧账,消除积怨,化解矛盾,解除疙瘩,做到放下包袱,携手共进,真正使农村基层组织走出干部“你方唱罢我登场,轮番告状干不长”的治理误区,奏响发展振兴的和谐乐章。
讲课结束后,曾经告状的那位村支书拉着我的手说:“你讲的和为贵真重要,现在我们村干部群众心齐气顺,村里发展的路子越来越宽了”。
我接着他的话问:“你们不是嫌监察委管事管得宽吗?”
“不宽,一点也不宽,只有你们管得宽,我们才有好发展。”听了他的话,我们在场的人都笑了。(召陵区纪委监察委 董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