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心。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这是明代任朝廷主考官时的李汰,在福建举行科举考试回绝求情者所送一包黄金,提笔写下的表露心迹的诗。我刚进入纪检监察队伍,需要查阅资料,偶尔看到这首诗,就将它抄写了下来,每当在工作上决议不下时,它就使我更快地下定决心。在贪污受贿泛滥,买官卖官盛行的明王朝,要保持洁身不染,需要的不仅仅是道德文章的教化,更多的是能抵挡诱惑的坚定信念,是权为民所用的公心。
记得有一次在一个单位开展八项规定检查,查处了一位违反工作纪律的同志。刚开始,他一再强调自己的难处,认为作为一名科室负责人,如果被处理,自己在其他工作人员的面前就失去威信,因此请求“放他一马”。
那种祈求的眼神,任心肠铁硬的人也抵挡不了。我一边点头表示赞同他说的话,一边在心里默念着自己的身份和此次检查的目的。从内心讲,放过他容易,但严肃工作纪律,正规工作秩序将随之变成一句空话,因为所有的违纪者都会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以便为自己开脱。
这时,我的脑海中又浮现了李汰的那首拒贿诗,面对黄灿灿的金子,身为封建官吏的李汰尚且能够将之拒之门外,现如今,身为纪检监察干部的我,理应为全区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面对腐败严词谴责,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难道要因为一时心软而放弃自己的底线。
面前的这位违纪人员,由于过度紧张,额头上渗出了豆大的汗水,略显颤抖的手,不停的搓揉着自己的上衣角。
“先坐下再说吧”。拉过一把椅子,我招呼着他坐在我面前。没有讲太多的大道理,我从他的行为对身边人影响出发,详细给他讲解他违纪行为的危害,告诉他如果经过研究后对他进行组织处理,对其本人是一种警示,更重要的是能够督促其所在单位增强抓好工作纪律的自觉性。
后来,在悉心教育下,这名违纪同人员转变了看法,自愿接受了组织处理,区里为此下发了通报。
有一次,我去这个单位办事,遇到他们单位的纪检监察干部,问起最近他们单位的工作纪律情况,他由衷的对我说:幸亏你们上次来检查,我们的工作秩序才变得秩序井然,大家的精神面貌也为之一变,干工作更加积极了,有多项工作在市、区拿了名次,真得好好感谢你们。
这样的称赞,应该是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最大奖励。虽然相比李汰坚拒黄金时所处的时代,我们有了更为有利的反腐环境,但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取决于我们能够始终秉承公心,从点滴做起,不畏艰难困苦,才能换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累累硕果。(召陵区纪委 何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