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天气刚一放晴,上小学的儿子就从书房里翻出我为他买的手工风筝,拉着我到门外的广场上去放飞。边解线,边唱着这首清朝诗人高鼎所作的《村居》。
风筝是我从本市偏远的一个乡镇所购,也是一次案件调查中的偶然所获。
“传说在楚汉相争时,韩信以十面埋伏将项羽团团包围,并用牛皮做成风筝,在上面绑上笛子,风筝飞起,风吹笛响,韩信带着众人唱起楚人的歌曲,四面楚歌涣散了楚军的士气……”那次案件调查中涉及的一位知情人为我们徐徐道来风筝的历史,让我仿佛置身于久远的战场。
这位知情人是一位50多岁的农村大叔,从事风筝制作已有2个多年头了,原来农忙之余出去打点苦工挣钱,家里供养着上高中和大学的两个孩子。后来,由于妻子重病在床,他无法再出门,家里缺少了经济来源,成了村里典型的贫困户。镇里看他身手还算灵巧,就为他找了一个扎风筝的活计,镇干部还为他联系销路。
“你看,这是我们村这两年扎风筝的人员。”他随手递过来一本笔记本,上面记满了村里扎风筝的户主名单及通讯方式。据他介绍,这两年,随着风筝销路的打开,很多村民加入了扎风筝的队伍,收入也提高了不少,有人还为此脱了贫。
“风筝还有寓意呢!”,一直站在旁边,放假在家的大女儿说。
“什么寓意?”,我禁不住问,以为他所指就像人们常说的风筝通过自身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和祝福之意。
“风筝通过一根线与地面相连,好风筝的线只有精挑细选,才能连接的牢固结实,飞得更高、更稳。我们村里的人也叫这根连接线为‘廉洁线’‘致富线’……”大女儿看我们听的挺入迷,喋喋不休地将村里近几年的变化倒豆似的讲了出来。
连接、“廉洁”!我仔细品味着这两个词语,以致大女儿后面说了些什么,我一点也没听得进去。
放风筝的人只有紧攥着手中线,才能让风筝飞得更高、更稳,这不正像我们党的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吗?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清正廉洁,脚踏实地,一心为群众着想,才能更好的履职尽责,让党的事业越来越兴旺。
“爸爸,快看,风筝飞上天了!”,跑向远处的儿子大声的朝我喊着,一边抖动着手中的线。被线牢牢牵着的漫天飞舞的风筝,渐渐向高处攀升,仿佛严惩腐败的形势下,从严治党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党员干部更加廉洁勤政,党的建设事业迎来新的高潮。(召陵区纪委何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