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们下乡到新店镇开展新闻采访活动。正值麦子成熟时节,一路上只见麦浪翻滚,扑打着远处的云、近处的汽车,金色的大地弥漫着丰收的喜悦,我恍然间像是坐了一艘舰船行驶在金黄的海洋里。
“到了,下车吧。”同事拍了下我的肩膀,我回过神来,不禁感叹农村的景色真让人陶醉。
“今天我们去拜访一个开展基层宣教工作‘很有一套’的村干部。”新店镇纪委副书记张广民介绍道,“叫韩春仙,是郭寺村的监委会主任兼纪检联络员,今年都71岁了,但是工作起来的精神头,比着咱年轻人,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呀!”
在一个干净整洁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韩春仙,她正戴着老花镜在本子上一笔一划地写着,见我们来了,便起身招呼我们坐,“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做的那些也都是工作应该的,有什么好采访的。”韩春仙一边倒茶,一边亲昵地“怪罪”我们,慈蔼的笑容让我不禁想起了老家的奶奶。
“上次村里推行‘阳光三权’的时候,为了方便村民理解,她自编自演了几个戏剧小品,《村官照镜子》、《‘阳光三权’规矩好》,由镇里组织在周边25个村巡演了2遍呢,为了缓解村里几对婆媳之间的矛盾,编了《婆婆也是妈》,村民听了也开心了,也宽心了!”张广民介绍道。
谈及创作的初衷,韩春仙说,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下的妇女老人居多,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还有一部分文盲,每当上级有新的政策规定,要组织开会宣讲时,他们参加的积极性不高,一是觉得没意思、枯燥,二是听不懂。“我只有小学文化,写不出多上得台面的话。考虑到这个情况,我就想到编戏剧小品这个办法了。像《村官照镜子》,就是根据群众身边的真事改编,他们一听,说到心坎里了,还觉得很有趣,朗朗上口,没事还能哼上几句。”
第一次尝试成效显著,后面工作的开展就容易多了,村民一听是韩春仙要演新的戏剧小品,哪怕不做饭也要搬上小板凳到村广场去听戏。“后来区里施行‘阳光三权’,我就编了小品剧《‘阳光三权’规矩好》,镇里听说后非常赞赏这种做法,就向区里推荐组织巡演了。”一说到工作,韩春仙打开了话匣子,“俺村里的妇女多,‘得妇女得天下’,工作之余我就去她们家里坐坐、拉拉家常,后来发现大多数婆媳之间都或多或少有矛盾,就编了《婆婆也是妈》,教她们换个角度看,心放宽了,婆媳关系自然会改善。现在她们有啥事都愿意跟我说,关系近了,开展工作也更顺了。”
“婶儿,你这个工作干了多少年了?”“我刚干了两届,退休后想着作为老党员了,得为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实事,就参加选举试试,竟然选上了,感谢党的支持和群众的信任,这是我工作最大的动力。”“婶儿哪年入的党?”“1969年7月13日。”韩春仙丝毫没有犹豫。我们几个对望了一下,眼神里都满是惊讶和敬佩,我心里对老党员坚定信仰的崇敬之情油然升起。作为一名老党员,韩春仙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待工作真挚热情的态度,对待群众真心实意的奉献精神,如沐浴春雨般的精神洗礼,我不禁惭愧自己党性修养还任重而道远。
这次采访让我感触颇多,开展基层宣教工作,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基层群众的接受能力,采用群众喜闻乐见、“接地气”的方式,切忌搞“花架子”、“形式主义”,只有工作方式“贴心”,群众才会“走心”。(郾城区纪委乔聪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