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您好,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帮忙,请讲……”?市长热线办的大厅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一派繁忙景象, 走进我市12345市长热线受理中心(市政务信息中心),这是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3月26日,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七纪检组对整合后的市长热线进行走访调研。
自去年8月份以来,我市以12345市长热线为基础,强力推进全市26家政务服务热线整合,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一个号码管服务”的一体化社会公共服务平台。热线整合半年多来,有效解决了热线号码多、管理分散、接通率低、办理低效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政府服务水平。
一个号码对外。本着全面整合、全天候受理的原则,除110、119、120等紧急类热线外,漯河市将非专线服务热线(原号码撤销)和话务量少、影响力小、社会知晓度低的服务热线(原号码暂时保留)直接整合到12345平台;对专业性、政策性较强的服务热线,在12345平台设专人接听;对暂不整合的热线电话,通过技术手段双线并行接听。
一个平台受理。12345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建立起与市长信箱、建言献策、互联网舆情动态、短信、微信、微博、手机APP等一体互通联动的受理渠道,实现平台间数据共享。群众拨打整合到12345的任何一家热线号码,统一由12345平台集中受理、分类处置、限时办结。
一套人马服务。整合后,二十多家单位的热线人员经培训、考核,竞聘上岗、集中办公,一个标准服务。常见咨询类问题,即问即复;紧急类事项,立即交承办单位并及时催办,同时设督办人员对处置办理事项追踪问效。平台还坚持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在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受理事项办理结果,接受各界监督。
一套机制运行。对受理事项,漯河市建立承办单位三级联动响应机制。一级联动单位成立专业处置队伍、配备交通工具,24小时值班备勤,随时可赶赴现场处置;二级联动单位实行24小时电话值班,确保诉求即时送达;三级联动单位,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办妥受理事项。建立考核问责机制,每周对回访排名进行公示,每月对满意率低的单位进行全市通报并实施问责。
数据统计显示,整合升级后的12345社会公共服务平台,架起了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今年1月1日至3月31日,市长热线接话总量52158个。其中,综合受理类27637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类6234个,交通运输类8958个,住房公积金类4773个,工商类3855个,司法类701个。城市管理信息采集上报、转办93108件。热线接通率始终在98%以上,按时办结率超过96%,群众综合满意率超过98%。(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七纪检监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