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漯河市食品名城核心区,成功创建了国家级绿色园区、河南省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漯河国际食品合作园区。
近年来,该区纪工委围绕食品名城核心区建设持续开展专项监督,形成专班主导、区镇联动、部门协同的联合监督工作格局,聚焦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项目建设、食品安全生产、助力企业发展等关键环节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聚焦首责优化营商环境。出台《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损害营商环境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四个专项护航行动,聚焦工作推进不力、工作作风不实,以“专项问题排查、专项监督检查、专项舆论宣传、专项警示教育”为抓手,制定“十个不准”,划定纪律“红线”,紧盯部门履职中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展“营商环境‘码’上评”活动,常态化通报涉企违法破坏营商环境有关典型案例18次,组织开展破坏营商环境问题警示教育40余场,受教育达2300余人次,实现了党员干部全覆盖,充分发挥了震慑警示、支持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作用。
监督护航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全区纳入省市重点项目53个,“三个一批”活动实现滚动接续、压茬推进,为确保项目推进落地,该区纪工委把监督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做实做细政治监督的具体行动,及时出台了《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企业及项目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并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个别谈话等方式,大力整治相关职能部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责任落实不到位、准备工作不充分、推诿扯皮、随意设卡、损害营商环境等问题,督促各责任单位认真履行职责,集中时间精力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协同联动靶向食品安全。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聚焦食品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联合区安监局、镇办纪(工)委开展安全管理缺陷、食品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细等问题监督检查27次。建立区纪工委与区安委办联动协同和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及时召开专题问题调度会,形成“督查—整改—回头看—销号”闭环,不断推动重点领域风险等级动态更新,落实重点点位、严控区域的风险隐患和责任清单,极大保障了我区食品生产销售、餐饮等环节的食品安全,提升了区域内食品企业良好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紧盯企业需求纾困解难。借助“万人助万企”专项督导,召开“助企交流会”40余场,联合区人劳局推出企业咨询服务“专人办”,指导行政服务中心开通特殊情况“容缺办”“代办延时服务”等18项政务服务绿色通道,开展“‘码’上服务 马上办”活动,推动财政部门严格落实惠企利企各项优惠政策13项,督促区内担保和金融机构持续放大资金投放力度,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纪律和要素保障,增强了区内企业再投资的信心。(经济技术开发区纪工委 吕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