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蕴含着丰富而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
《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扫墓祭祀自古以来就是霜降节气的传统仪式,它既是紧密血脉与亲情的传统活动,又是链接个体与历史的精神脐带,寓意着血脉传承、不忘本心。我们党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更要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使命,把这三个“始终”刻在基因里,融进血液里,成为自身骨肉组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自身推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历史车轮滚滚前行的强大生命力。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气象学上也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菊花霜”。霜降正值菊花盛开的时节,赏菊、喝菊花酒就成了这一节令的雅事。古今圣贤、文人志士,大多偏爱菊淡雅谦逊的高尚气节和不惧严寒的坚韧品质。“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高情守幽贞,大节凛介刚”等形容菊花的诗句更是广为流传。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更要加强党性修养,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小事小节做起,履好职、尽好责,以菊花般气节凛然、谦逊从容的气度,“秉一身正气,荡两袖清风”。
元代文人吴澄在其所著的《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这是古代人民在与大自然长期斗争的过程中,不畏恶劣环境,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总结凝练而成的生存智慧。从创建共产党到成立新中国,正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才使我们党从弱小走向强大历经百年而不衰。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更要意识到,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会自动消亡,唯有提高本领、主动迎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持续纠治“四风”,倡树廉洁新风,才能赢得反腐败斗争这场硬仗的最后胜利!
霜降节气文化是古人对自然规律和生存智慧的经验总结,“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科学判断,前者具有深邃的历史眼光,后者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更加自觉地找准定位,以自身职能职责为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贡献自己的力量!(临颍县纪委监委 王媛媛 许露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