郾城区:聘请185名纪检联络员监督村里开销 给“村权”戴上“紧箍儿”
来源:漯河廉政网 发布时间:2016-05-23

“今年第一季度村里一共有6笔账,购买扫帚6把花60元,购买铁锹10把花了256元,村里种绿化树费用是3310元……”5月20日上午9点多,郾城区新店镇郭寺村的韩春仙坐在村委会的一间办公室翻阅今年第一季度的村财务支出情况。


村“两委”在第一季度花的每一笔经费,韩春仙都记录在自己的小本本上。

今年70岁的韩春仙是郾城新店镇在郭寺村聘请的纪检联络员,她的职责就是参与村级管理,让村级干部权力范围和运行流程更加清晰,村“两委”权力运行更加有效规范。

“这活可不好干,这不,为了今年第一季度的村经费又‘得罪’了一回村干部。”韩春仙说,她在审核今年第一季度村经费时,有两笔钱觉得不清不楚的,就没有给他们盖章。

其中有村干部找到她说情:“婶儿,你看看能不能通融一下?”

“喊我婶儿也不中,这笔钱要是给你们盖章报销了,将来还要张榜公示,群众看了会咋说。”韩春仙说,“只要是出于公心,得罪了村干部也不怕。

在韩春仙看来,她这种监督,虽然是给村干部套了个“紧箍”,但也是为了村干部好。

去年村里修路,让村务监督委员会派人去监督,大家伙看了几天后,又发现问题了,修路用的石子是从哪拉的,多少钱一方?水泥又是多少钱一吨?用的是几比几的灰号啊?大家伙一商量,这不中啊,得找村干部问清楚。

村干部一看韩春仙来“找事”,顿时火冒三丈,“你们问这干啥,为了修路,我们没日没夜地干,自己看场、自己拉货,这些辛苦咋没人来问问呢?”

韩春仙心平气和地给村干部交流:“你们把这些问题说清楚了,啥事都公开透明了,群众也就没有闲话了,你们也可以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了。”

“有人监督就是好,以前总怀疑村干部暗箱操作捞好处,现在村里的每笔开销监督都过目,群众打心眼里满意。”采访时,不少村民说,有了纪检联络员,国家的一些政策得到了宣传、贯彻和落实,涉及到村级财务管理、建房修路、低保申报等一系列的民生敏感问题,透明度更高,老百姓更信服。村委会如果决策上有偏差也能得到及时提醒和纠正。

“纪检联络员的设立,尤如在基层布下了一双双‘千里眼’和‘顺风耳’,原来总觉得‘看不见’‘管不着’‘不好管’‘不愿管’的村级管理,现在一有大小事件,马上就会有人反映、过问、调查、调解,并能迅速地得到处理。”郾城区纪委的有关负责人说,为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把“两个责任”的落实向村(居)基层组织拓展,该区在村(居)推行纪检联络员监督制度,共聘请了185名纪检联络员,分布在全区185个村(居),使纪委监督的视觉和触觉延伸到最基层,达到纪委监督在村(居)全覆盖。(市纪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中共漯河市纪委 漯河市监察委员会
地址:漯河市祁山路6号 邮编:462000
备案证号:豫ICP备05010841号
访问次数: 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