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评为“河南省最具竞争力国家级开发区”,营商环境连续两年保持全省第一方阵,企业满意度居全省第一。经开区纪工委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定位,把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监督作为“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监督问责工作的关键一招,细措施、强监督、敢碰硬,持续为打造公平公正高效透明的良好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立足监督首责,优化营商环境
“2022年,经开区纪工委累计走访企业156家,开展座谈28次,面对面听取企业意见建议40多条,及时移交、全程督办问题解决20余项,走访企业‘督导+服务’成效显著!”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陈新阳表示。
经开区纪工委以“专项问题排查、专项监督检查、专项舆论宣传、专项警示教育”为抓手,印发“四个专项”护航行动方案,及时出台《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万人助万企”活动专项监督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十个不准”,划定纪律“红线”。围绕“三个一批”重点项目工作推进,紧盯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聚焦工作推进不力、工作作风不实,常态化通报涉企违法破坏营商环境有关典型案例18次,组织开展破坏营商环境问题警示教育40余场,受教育达2300余人次,实现了党员干部全覆盖,充分发挥了震慑作用。
室地联动监督,促经济稳增长
“经开区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了!2022年我们公司前三季度营收2.73亿元,同比增长9.97%,收到留抵退税款1300万元。”漯河利通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洪亮先生满意地说。
经开区纪工委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积极践行“室地”联动监督检查机制,与市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联合开展监督,督促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工作要求,成立4个督查组,对落实“四方责任”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聚焦纾困解难,与区内重点企业面对面沟通交流会,促进区内相关职能部门推出咨询服务“专人办”、特殊情况“容缺办”、代办延时服务等18项政务服务绿色通道,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严格落实惠企利企各项优惠政策。截至目前,监督职能部门减税降费达6.24亿元,对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五税两费金额0.82亿元,累计兑现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资金3.71亿元,极大缓解了企业资金链紧张的困难,为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
强化部门联动,实施精准监督
根据《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2021年度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经开区纪工委牵头区内相关12部门成立4个营商环境督导组,对营商环境考核的人才服务、开放水平、产业生态、市场监管、政务服务、项目建设、创新驱动、商事登记等8项指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按照“月初督导通报、月中整改汇总、月末讲评排序”机制,对全区涉及营商环境评价八项指标的牵头部门和协同部门共22家单位每月督导过一遍,以“解剖”麻雀式检查,为整改提升找准方向,共开展专项督导检查18次,发现整改问题32个,建立整改台账,强化跟踪整改成效,印发督查通报14期,制发提醒函12件,发送纪检监察建议书8份,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确保问题真实解决,全力推进营商环境改革,以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推动经开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
建设清廉企业,织密监督网络
经开区将清廉民企建设作为护航民营企业稳增长的重要举措,制定清廉民企建设方案和任务清单,明确建设任务和重点,实现双向发力、同频共振。依托全区非公企业党建学院,开展“亲清政商关系”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五进”宣传活动,向企业、项目工地派驻“廉”情员,常态化开展监督。坚持示范引领,指导全区50余家民营企业开展清廉民企示范建设,主动与民营企业互动,将清廉建设拉练会开进企业,结合党风廉政宣教月活动进企业宣传清廉建设成果;协助企业构建以预防为主、惩防结合的清廉制度体系,在项目企业设置清廉建设区,广纳员工意见,把清廉教育与党员先锋岗、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岗等相结合,为干部职工筑起“清廉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