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甘肃等国内多个省份出现的本土疫情引发持续关注。面对新一轮“疫”魔卷土重来,甘肃省多所开设医学类专业的高校向青年学子发出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的倡议,消息发出后,这些高校的师生们踊跃报名,争抢名额,由于报名人数太多,登记系统甚至一度瘫痪。
同样受本轮疫情影响的,还有内蒙古额济纳旗,作为一所地广人稀的小城,除了本地区确诊的90多例外,还有被迫滞留当地的9700名外地游客,这让原本只有3万多居民的小城有点措手不及。面对这样的局面,除了和甘肃省的院校一样,内蒙古医科大学的学子们积极报名参战、投身疫情防控之外,当地农牧民也纷纷拿出家中的米面,为滞留游客制作油饼、馒头等食物,不少牧民还自愿捐出自家“家当”骆驼和羊。
“老师,如果可以的话把我安排在晚上吧,我当过兵、站过岗,有经验。”“我是21级博士研究生,有参加过发热门诊工作经历,已做好准备,随时可以‘参战’。”“老师,还有名额没有了?麻烦多看一眼我的申请,里面有昨天的核酸报告,可以优先安排吗?”这些短信在凌晨还在不断发出,询问是否还有空余岗位和替补机会。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疫情防控工作成效最为显著、经济复苏运转劲头最为强劲的国家,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优越性被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不会忘记,2020年上半年“武汉”加油的声音响彻中华大地,缺“医”少食从来都难不倒我们;人民军队除夕星夜驰援、尽锐出战,直面危险、逆行出征,这是中国军人的忠诚;各省市集中顶尖医护力量,对口支援湖北16地市,这是中国人民的团结;多家装备制造企业调转生产方向,全力研发生产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用品。
“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这是中国企业的担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20年我们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全国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大关,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抗击新冠路漫漫,奋进之声传不断。“新疆炒拉条”加油!“吉林冷面”加油!“河南烩面”加油!“兰州拉面”加油……民以食为天,这些食物代称的鼓励,是人民发自内心最真诚的希望,不但喊出了中华民族福同享难同当、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也喊出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锐气和骨气。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党员突击队、请战志愿书,一个个签名,一枚枚红手印,紧急动员、紧急集结,迅速组织、迅速战斗。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旗与先锋,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集结号”和“志愿军”。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奋力前行过程中,每当遇到“拦路虎”和“绊脚石”,这样的场景从来都不会缺幕。疫情防控,我们齐心协力,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脱贫攻坚,我们同心同德,用实干创造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暴雨抗洪,我们风雨同舟,用温情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大爱;百年征程,我们勠力同心,用辉煌成就谱写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创举。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事实证明,在中华大地上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若问我们为什么有这样坚定的信念、中国号巨轮为什么能行稳致远?答案就是,中国人民的万众一心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众志成城任何时候都不会缺席。(郾城区纪委监委 张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