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卫风》首篇《淇奥》。“淇”指现流经鹤壁境内的淇河,“奥”指的是河岸弯曲的位置。这首古老的歌谣,歌颂的是卫国的武和,他曾担任周平王卿士,有文采、善纳谏,到了晚年依然坚持廉洁从政,为人宽和且德行兼备,深受百姓敬重。为此,人们作《卫风·淇奥》,用“绿竹”“切磋琢磨”“金锡圭璧”来赞誉他品德纯净、盛德至善。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作为统治者,自身的道德修养非常重要,只有推行“以德治国”,才能让身边的人像众星围绕北极星一样团结在身边。立德修身,要先从自身下功夫。“切磋”成形,入门要正,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少年周恩来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青年钱学森坚守“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志向,明晰心之所向,才能铸就功勋卓越的一生。“琢磨”修身,要精心雕琢、克己慎独。北宋名臣范仲淹每天睡觉之前都会清点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是否和自己的俸禄相称;明朝尚书杨鼎以“十思”为座右铭,常常检视自身德行,时时自省。修身立德就是要管住自己,在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中不停改过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将明德惟馨的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品质和道德不是一时一日就能成就的,只有反复研习实践才能做到格物致知、笃行致远。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将加强道德修养作为终身必修课,应“法令既行、纪律自正”,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更应“躬身入局、日拱一卒”,补足精神之钙,涵养浩然正气,真正做到心存纪法明镜、胸有做事尺度。(鹤壁市纪委监委派驻市教体局纪检监察组 翁鑫)
上传|康文奇
打印